鼎力支持/澳门募捐救难民 与祖国休戚与共******
图:澳门同胞通过各种方式支援祖国抗战。这是同善堂为难民提供茶水用的木桶。
抗战时期,澳门虽因葡萄牙当局所奉行的“中立政策”而未遭日本占领,然而,澳门坚持与祖国休戚与共,澳门同胞也始终牵挂祖国的命运与伤痛,通过各种方式投身支援祖国抗战的洪流中。
在主题展览“港澳台同胞的抗日斗争”的澳门专区,“镜湖医院救助难民”的微型雕塑、同善堂为难民提供茶水用的木桶等展品,引来观众驻足。1938年广州沦陷后,澳门半岛成为华南最大的“人道主义避风港”。澳门各民众救亡团体积极从事难民救助工作。镜湖医院在柯麟医生带领下,构建起跨越敌占区的医疗网络,救治了大量伤员和难民。据镜湖医院档案记载,抗战期间每月接收病患逾千人次,高峰期单月救治伤员达三千余人,其中包括东江纵队战士和携带日军弹片的伤者;同善堂则通过开办难民营、施粥等方式进行难民救助工作,使流亡难民生存得到了保证。
澳门普通市民也积极行动起来,组织各种形式的募捐活动,积极为抗战筹集经费、军需给养和药品等,慰问前线将士,医治伤员,建立联络站,还有许多澳门爱国同胞通过学校、舞台和报刊媒体等阵地,宣传抗日救国思想,鼎力支持祖国的抗日战争。
打响品牌/林下养殖+直播 销路旺助增收******
图:“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江西行”采访团走进泰和县。
据文献记载,泰和乌鸡林下生态养殖系统始于清朝乾隆年间。泰和乌鸡品种形成之后,民间农户于庭院、农田和果园中养殖泰和乌鸡,逐渐建立起“炊烟渺渺、鸡犬相闻”的林下生态养殖系统。2020年1月,“江西泰和乌鸡林下养殖系统”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。武山脚下的汪陂村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泰和乌鸡博物馆。这里毛竹葱鬱、樟松成林,房前屋后、林间草地随处可见纯白乌鸡。汪陂村养殖户朱玉华介绍,树木能为泰和乌鸡提供遮荫、栖息的场所,泰和乌鸡能在林间捕食蚯蚓、青蛙、蚂蚱等,所产生的粪便又能快速补充土壤养分。
朱玉华还介绍道:“现在很多90后、00后直播销售泰和乌鸡,他们用年轻化思维为乌鸡产业赋能。在我们的直播间,回头客占比约50%。”据统计,通过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订单模式,按照“五统一”模式(种苗供应、饲养标准、品牌标识、供货渠道、质量定价),泰和乌鸡林下生态养殖系统的“林禽复合养殖模式”饲养户达5000户,示范基地2个,覆盖全县22个乡镇(场),户均增收2000多元,其中80%为脱贫户。